大尾鱸鰻」「總舖師」之外?

 

今日有篇評論,從大尾鱸鰻」「總舖師」談起。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117208.shtml

對這評論頗有同感這類電影其好看但不能做為標竿學術在也做些短期可看到小影開發比做期耕耘的研究更受視。

台灣各界大多不重視哲學素養,以至於常陷落在小議題中,跳不出來。科技界也是類似,所以難以定義大方向,只好做些小代工。

科技,不能不留意西方哲學中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理性主義要為各種看來變化多端的現象找出背後一貫不變的原理,經驗主義要為多種理論可能互相矛盾的情形,找到可以判準的方式,於是認為理論必須能預測出所有人的感官都能經驗到的現象。不是只有少數人,而是所有的人。

台灣少了這個思維,所以對於只有台灣人感受的電影,或是只能應用在少部分的場域,就以為全世界都是如此,而不知道,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早就發現了,有太多想法和感覺,並非俱有普世性,所以他們才會出現那樣的哲學思想,尋求普世性。

這類思維在他們的生活和文化中,已經習以為常,所以他們開發出來的東西,就相對的容易讓很多不同地方的人愛用或喜歡。而台灣,想要讓自己的東西成為全球的流行,可有想過,自己的東西能否經得起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檢驗?

不要怪西方的強勢文化,而是要反省台灣自己的看法感覺為何無法強勢,如果持續不願意了解俱有普世觀點的哲學思想,那就只能繼續燕雀不知鴻鵠之志了!

arrow
arrow

    沐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