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怎麼了?

        台灣產業最近一片低迷,宏碁的虧損是近日大家知道的,但台灣產業何以節節敗退?有兩篇相當好的分析,各談了一個面向,把兩個面向放在一起看,可能可以看到更全面性的端倪。

        一篇是之初創投的詹益鑑博士所分析: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484341

他認為:「其實,台灣科技製造業的困境,或者整體台灣經濟轉型的門檻,我覺得不是因為cost down(成本過低),而是price down(定價過低)。

這說中了部分事實,幾年前,受邀去審查政府補助的一家廠商之研發計劃,透過政府的補助和輔導,他們開發了一個很棒的系統產品技術。審查結束,和他們閒聊,我問他們產品賣多少錢?

他們回答:四十萬台幣。

我再問:德國的類似產品賣多少錢?

他們回答:約台幣三百萬。

我接著說:….,你們為什麼不賣兩百萬?

他們回答:賣四十萬,毛利已超過50%,我們不想太貪心。

好個不想太貪心,但該賺的錢不賺,以投資未來更好的產品技術,等狀況不好時,也來不及了,且沒有資金度過難關。

當然,能不能賣到好價錢?這是生意上難做的部分。台灣廠商崇洋媚外,同樣的產品和規格,國外品牌可以賣比台灣的高幾倍的價格,這使得台灣的系統設備廠難以賣出好價格。將本求利,久而久之,賣給台灣本土顧客的廠商,只好降低品質和規格,於是惡性循環。最近的油品問題,或許反映這個部分。

另一篇是前立委郭正亮所寫: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31108/35423897/%E8%98%8B%E4%B8%AD%E4%BF%A1%EF%BC%9A%E6%AF%94ECFA%E6%9B%B4%E8%BF%AB%E5%88%87%E7%9A%84%E4%BA%8B%EF%BC%88%E9%83%AD%E6%AD%A3%E4%BA%AE%EF%BC%89

這是台灣目前幾個大產業的困境(如面板、太陽能、LED、甚至於鴻海的電子系統製造產業),遭到中國大陸的嚴厲競爭。如果真的是中國的技術上來了,把台灣的產品給比下去,或是他們真的可以做到更低成本,那台灣或許也就認輸,但實情不是如此,中國政府用不公平的待遇來打壓台灣企業。做法有兩個層面,一是針對中國市場,不是公平的招標,而是讓中國廠商得標; 二是針對國際市場,中國政府大量經費補助其相關產業,使得其產業的設廠成本極低,以及放任其企業抄襲台灣技術。這些都有賴於台灣政府強力運作,不讓中國政府以不公平手段打壓台灣企業,但台灣政府卻只會喊中國讓利給台灣,而不敢正面看待中國的惡劣手段。

所以台灣產業的困境,一方面是不知自己產品的優勢,不敢賣出高價。二方面是政府缺乏作為,不能作為產業的後盾,為不公平的競爭強力抗議。

然而,是不是就一定沒有出路?台積電的模式會是值得參考的途徑。關鍵是,技術可以比國際優異,也擁有主要市場國家的專利,就可藉由國際管道,反向封鎖中國的抄襲產品,迫使中國企業難以進行不公平的競爭手段,如台積電封鎖中國中芯半導體,就是成功的例子。



arrow
arrow

    沐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